金州百科——科學家發現一顆“超級地球” 太陽系的鄰居 寒冷昏暗的星星

金州資訊據今日美國報導。科學家在英國期刊“自然”雜誌上發表了一項研究,宣稱在附近一顆恆星的軌道上發現了一顆“超級地球”。這顆“超級地球”有多大?它的質量超過地球的三倍。那它有多冷?它的氣溫約是零下238度。超級地球是一般是質量大於地球的行星,但不像太陽系中海王星和天王星那樣大。

包括巴納德之星的太陽的鄰居們

這顆行星及其恆星在宇宙距離地球30萬億英里的位置。巴納德之星(Barnard’s Star)是最接近我們太陽系的恆星。幾十年來,天文學家一直在尋找其周圍的行星。而這顆新發現的行星被稱為巴納德b星,是距離地球第二近的已知的系外行星,並且是夜空中運轉速度最快的星。系外行星是指我們太陽系外的行星。西班牙空間科學研究所的首席科學家伊格納西里巴斯在一份聲明中說:“經過仔細的分析,我們有99%的信心認為這顆行星就在那裡。”來自全球各地各種望遠鏡的數據揭露了這個冰冷又昏暗的世界。科學家說,“我們使用了七種不同儀器,涵蓋了20年的測量結果,使其成為迄今為止使用數據量最大、範圍最廣的觀測結果之一。”

太陽系的行星們

根據這項研究,這顆行星位於一個被稱為“雪線”(snow line)的恆星遠處。這遠遠超出了可以存在液態水和孕育可能的生命的宜居區。那是一個貧瘠又冰冷的世界,來自巴納德之星的光芒只佔地球從太陽那獲得能量的2%。這顆恆星因為在靠近地球位置,長期是人們尋找系外行星的候選。但是以前的搜索都沒能發現它。阿根廷布宜諾斯艾利斯大學的天文學家Díaz 說“這個非凡的星球為我們揭示行星形成和演化難題提供了關鍵信息。”

在這個陰暗冰冷的大地上,是否也有智慧生物在觀測著我們呢?

科學家探測到已知最大黑洞 距離地球近90億光年

金州資訊英媒報導,激光干涉儀引力波觀測台又發現四對黑洞,其中包括迄今為止最大的黑洞。

據英國《新科學家》周刊網站12月3日報導,美國激光干涉儀引力波觀測台(LIGO)一直在監測引力波。 LIGO宣布又發現四個時空的漣漪,這些時空漣漪是在一對黑洞圍繞彼此旋轉靠近和撞擊過程中產生的。

LIGO團隊稍早時候宣布,在過去三年裡,他們監測到一對中子星相撞丶四對雙黑洞相撞以及一對我們還不太清楚狀況的黑洞相撞產生的引力波。上週末發表的一篇新論文證實,LIGO又發現了另外四個活動,論文還證實了此前監測到的不確定情況確實是引力波信號。這意味著LIGO到目前為止已經監測到11個不同的活動:10個來自一對黑洞,還有一個來自一對中子星。

新發現的四個活動是從LIGO以前的觀測數據中篩查出來的。 LIGO團隊成員納爾遜·克里斯滕森在明尼蘇達州的卡爾頓學院說,研究人員在2017年觀測到這些活動的跡象,但它們不像已經記錄在案的活動那樣“明顯”,所以需要更加仔細的分析。

在此次公佈的四對黑洞合併活動中,其中一個發生在質量相當於34個太陽的黑洞和質量相當於50個太陽的黑洞之間,這是LIGO迄今為止觀測到的最大黑洞。同時也是最遙遠的黑洞,距離地球近90億光年。

克里斯滕森說,這個黑洞的大小比較稀奇,因為一個恆星崩潰不太可能形成這麼大的黑洞。他說:“這是你預計星球演變過程中可能產生黑洞大小的極限,所以也許這個大黑洞是其他小黑洞合併在一起產生的。也許裡面是一個又一個黑洞。”

LIGO在2019年將進行下一階段監測,由此得到的大量數據可能帶來更多結果。克里斯滕森說:“我們在下一階段應該還能監測到50個活動,甚至可能更多。”

今年10月,該刊報導稱,擔心LIGO的觀測數據可能無法真實地證明他們檢測到了引力波,因為用來分析探測器噪音的技術可能出現混淆。這篇新論文對於解決這個爭議點有一定幫助。

今年全球溫室氣體排放量達到歷史最高點

金州資訊據今日美國報導 一項最新的研究顯示,全球變暖的主要元兇:二氧化碳的排放,在2018年達到歷史最高值。

這是斯坦福大學全球碳排放項目的研究成果,該項目的發起人羅布•傑克遜表示,目前全球二氧化碳的排放量“比數百萬年來都要高”。

根據這項研究,從化石燃料排放出的二氧化碳占到所有排放二氧化碳的人類活動的90%,在2018年達到創紀錄的370億噸,比2017年增加了2.7%。

這已經是溫室氣體排放量第二年上升,2014年到2016年這三年間幾乎沒有增加。全球溫室氣體排放的增加也使巴黎協定的目標更難實現。

傑克遜說,“我們以為,或許是希望,二氧化碳排放量已經在過去幾年中達到峰值了,在連續兩年的增長後,這只是一個願望了。”

燃燒化石燃料比如煤、石油和天然氣會向大氣層和海洋釋放出二氧化碳和沼氣等溫室氣體,多餘的二氧化碳會導致氣溫升高,而這一現像還無法用自然因素來解釋。

東安格利亞大學的研究人員Corinne Le Quéré表示,“溫室氣體的排放需要到達峰值,然後快速下降,這樣才能解決氣候變化問題。由於今年的碳排放仍在上升,看起來峰值還沒有到來。”

“為了限制全球變暖,達到巴黎協定規定的1.5攝氏度的目標,二氧化碳排放量需要在2030年之前減少50%,在2050年左右接近零淨值,”Corinne Le Quéré補充說,“但我們現在還差的很遠,還需要做很多努力,因為如果所有國家都能遵守承諾,我們就能將氣溫升幅控制在3攝氏度以內。”

今年碳排放量的顯著增加主要是由於煤使用量連續第二年上漲,以及石油和天然氣使用量的持續增加。今年全球碳排放量最多的5個國家是中國、美國、印度、俄羅斯和日本。

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在本週開幕的聯合國氣候峰會上警告稱,“我們遇到麻煩了,我們已經捲入氣候變化的大麻煩中。”

2015年的聯合國氣候峰會上,聯合國195個成員國通過了巴黎協定,目標是把全球平均氣溫升幅控制在工業革命前水平以上低於2℃之內,並努力將氣溫升幅限制在工業化前水平以上1.5℃之內。總統川普於2017年6月宣布美國將會退出巴黎協定。

NASA:土星環正在以驚人的速度消失

金州資訊根據美國航天局(NASA)一項新研究顯示,土星正在“吃掉”環繞運行的土星環,這一主要由水冰組成的顆粒帶可能不到1億年後就不復存在了。

“卡西尼”號飛船捕捉到的土星畫面

發表在新一期美國行星科學期刊《伊卡洛斯》上的這項研究說,土星的引力正在將這些顆粒吸入上層大氣,僅這種作用就會讓土星環在3億年後消失。如果將美國土星探測器“卡西尼”號此前發現的落向土星赤道的“環雨”考慮在內,土星環不到1億年後就會消失。

10月初,美國《科學》雜誌發表了“卡西尼”號對土星環與行星相互作用的近距離觀測結果,顯示土星環內部的粒子等物質直接墜入土星大氣層。

研究人員稱,土星環主要由大小從微米到米不等的水冰顆粒組成,顆粒的軌道速度本來與土星引力維持在平衡狀態,但來自太陽的紫外光或宇宙流星塵轟擊導致的等離子云大幅改變了這種平衡,讓顆粒掉落下去。

研究人員說,土星環正處於“中年”,現在能看到它很幸運,木星、天王星和海王星可能曾經也有這種環,但現在已經不明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