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百科——氣溫越低心臟病發病率越高

心臟病是一種較為常見的循環系統疾病, 患者發病時通常伴隨著胸口疼痛、噁心、虛弱氣短或不規律心跳等不適症狀, 嚴重時可危及性命。心臟病患者大多需要終身服藥,因為即使臨床症狀消失,心臟問題也可能隨時復發, 而最好的辦法則是盡量預防心臟病發作。

日前,瑞典隆德大學的研究人員通過研究28萬名患者長達 16 年的病史,他們發現 氣溫下降是心臟病發作的一大外在原因 。由隆德大學 David Erlinge 領導的這項實驗是目前同類實驗中規模最大的一個, 主要研究心臟病發作與氣溫、日照時間、降水量和氣壓等氣候變化的關係。

該研究論文的第一作者、心臟病學教授Moman A.Mohammad 對此表示: “心髒病的發作與季節變化息息相關,夏季發病率下降,而冬季則是發病率高峰,但是我們不清楚是氣溫下降還是季節性行為變化所導致。”

首先, 研究人員們調取了瑞典心肌梗塞登記處 (SWEDEHEART) 1998 年 1 月 1 日至 2013 年 12 月 31 日期間,在冠心病治療室裡所記錄下的所有心臟病發作記錄。同時,他們又利用瑞典氣象水文學研究所 (SMHI) 的數百個氣象站的當地氣象資料,來比對發病當天的具體天氣情況。

結果一致顯示,心臟病病發的次數在較冷的天氣里大大增加, 比如當瑞士平均氣溫低於 0℃時,會比平均氣溫為10℃時病發次數多出約4次。此外,隨著風速和空氣濕度的增加以及日照時間的縮短,心臟病的發病概率也有所增加,而這一結果也在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和非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患者中均有證實。

隨後,研究小組分析了老年人、高血壓患者、糖尿病患者或有心髒病史的患者,以及服用各種藥物的患者根據氣候變化的心臟病發率。結果表明這些不同類型的患者根據氣溫變化有一致的發病風險。對此 Mohammad 教授說道:“我們的研究結果表明,這些患者由於氣溫降低而發病的概率是相同的,但是通常來說,零度以下更容易導致病發。”

當身體寒冷時,大多數人會通過發抖來增加心率和提高新陳代謝,從而增加體溫。同時,身體也在通過收縮淺層血管來對抗寒冷,但是在 皮膚的散熱度下降的同時,動脈血壓卻在攀升 。 Mohammad 說:“身體健康的人有著很好的耐寒性,而對冠狀動脈粥樣硬化的患者們,身體的這一自然反應反而會導致心臟病發作。”

由於這是一項觀察性研究,Mohammad 表示還有其他因素可能使冬季成為心臟病發作的高峰時間。他說:“呼吸道感染和流行性感冒均是導致心臟病發作的風險因素,並同樣有季節性變化。此外,人們在冬季中減少身體活動和改變飲食習慣也可能會導致心臟病發作的增加。 ”

科學家們無法確定氣溫降低是直接導致心臟病病發的外在原因,但是這一次大規模的研究能夠讓心臟病患者們更加小心地預防病發。在寒冷的冬季,或許患者們選擇待在溫暖的房間裡就能阻止更多悲劇的發生。